多语言界面设计差异

翻译、跨境、本地化等涉及多语种的产品,由于所触文化、语言、使用习惯差异,页面需要根据文字长度、高度和行高的异同分情况适配。

一 语言差异

字体类型
参考Material Design对字体类型的定义,现代世界字体主要分为三种:
  • 密集字符:以中文、日文、韩文等东亚文字为主,每个字符趋于正方形,通常是等宽的;
  • 高字符:以南亚、东南亚、中东等地为主,字型较高,需要占用额外的行高;
  • 拉丁字符:西欧、中欧、东欧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为主,如英语、希腊语等。


1.1长度
不同语言词长差异很大,很可能会出现文字溢出的情况


1.2高度 非拉丁字符往往会高于拉丁字符,这些文字的高度或者密集的特性,本身就会导致排列高度的增加。


1.3行高 为了保证最佳阅读性,特别是高字符类字体,在设计中需要保留更高的垂直空间(即行高),比如泰语文本比英语需要的垂直空间大概多了130%。

高度的差异会随着字号的增加更加明显,需要针对不同语言设置不同的行高设计规范。


1.4对齐方式 常规文字基本都是做对齐,一些特殊语言(RTL)如阿拉伯语、希伯来语、波斯语等阅读书写方向是从右向左的,需要镜像Mirroing设计



✨二 原则

  • 预留更多空间(横向-宽度,纵线-高度)
  • 适当使用图标
  • 调整文字属性(字宽、行高、大小等

针对无法避免的超长文案,遵循 精简文案>折行>字阶>省略 的原则
(字阶即调整字号大小)



⚠️三 注意

3.1设备差异 不同地域主流设备(受欢迎机型)和用户互联网习惯有差异,比如移动高端设备的普及率会影响设计响应式、动效的产出等。

3.2单词结构差异-折行 不同语言中不一定能找到相同结构,比如芬兰语、德语和荷兰语,都会以单独大型单词来取代其他语言中的短语。
例如“语音输入功能”,在德语翻译中是一个很长的单词,在一些小屏或者需要控制长度的设计中(菜单栏、按钮等组件)中,中文和英文很容易折行,而德语等不能折行,需要重新考虑排版。


3.3网速问题
需要考虑对应出海国家的网速和流量费用,如东南亚地区网速普遍较慢,会影响设计决策。

3.4ux用户认知经验
国内互联网习惯将单个应用作为生态系统设计,而美国产品设计模式功能上更单一简洁,如PayPal和支付宝的界面。

3.5缩写
如果一个单词/句子过长,可以考虑缩写,但需要考虑缩写表意的准确性。
缩写在有些语言中并不常见,如阿拉伯语的单词结构非常紧凑,加上前后缀和少许局部变化才能准确达意,缩写会造成去曲解。
还要注意,例如日期、时间等写法,在汉语环境和英语环境中的顺序差异,避免造成误解。
e.g:中文:2023/01/01 英文: 01/01/2023 or Jan 1, 2023






|☕️THANK YOU FOR YOUR TIME.